工作动态
【潼图有声】茅奖得主麦家亲选书单
2024-07-17 潼关县图书馆
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能让“美好”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向着太阳长大,长成大树为他人避风挡雨,就是更加美好,就是浪漫,就是荣幸。
—— 麦家
麦家,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品被译成30多种语言。小说《解密》英文版被收进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是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后唯一入选该文库的中国当代作家。
麦家的小说有着奇异的想象力,构思独特精巧,诡异多变。他的文字有力而简洁,仿若一种被痛楚浸满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无限宽广的世界。他的书写,能独享一种秘密,一种幸福,一种意外之喜。
萧红《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萧红长篇小说的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萧红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传世之作,字里行间浸透着萧红对故乡无尽的思念和眷恋。
这本书像一部自传,萧红回忆着出生小城的每条街、每间商店,自家的每间屋子、每个摆设,当然还有那些人、那些事,好的、坏的,不好的、不坏的,好的不见得怎样优美,坏的也不会有多可恶,总是命当如此,哭也不由得人,笑也不由得人……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达西富有而潇洒,高傲冷漠,代表“傲慢”;伊丽莎白机灵且睿智,任性直率,代表“偏见”。“傲慢让别人无法爱上我,偏见让我无法爱上别人。”
爱情在两人之间忽隐忽现、步履维艰。但伊丽莎白最终了解了达西的真正为人,达西也因为伊丽莎白改变了傲慢的态度,二人跨越门第终成眷属。
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一首诗。他们遭逢家庭变故,半生坎坷,颠沛流离,却一直相扶相依,不离不弃。芸娘病故后,沈复用清丽典雅之笔,作《浮生六记》六卷,以慰生死隔离之相思。
《浮生六记》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静寂,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自晚清至今,已流传百余年。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匆匆过客,有些人与之邂逅,转身忘记;有些人与之擦肩,必然回首。
百年前,沈复和芸娘擦肩相遇,令人感慨,原来人世间真有这样的夫妻,活得如此精精致致,真真实实。他们像两滴水一样追逐、相融,最终消失在浩瀚的烟波里。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它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叙述了吉普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这是一个充满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
作品描写了深受八股毒害的儒生的种种荒诞与虚伪行为。贬抑、讽刺了假儒士和假名士,批判了当时败坏的世俗风气;塑造了少数远离功名、追求自由的真儒士和真名士形象,其中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在这里,读者们可以看到被狼群抚养大的人类男孩如何在丛林中生活,了解动物们必须遵守的丛林法则有哪些,邪恶的老虎是如何一步步葬身在牛群的蹄下,猴子们为何会排着队乖乖地走进巨蟒的口中,从未有人见过的象群之舞到底是什么样的……
海伦·凯勒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时而开怀大笑,时而黯然落泪,读完后又不断地遐想。
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就曾经感慨:“勇敢的獴和狼孩莫格里,以及椰树绿荫下打盹的水牛、甘甜的和风和温暖的日光拥裹中的热带风物,在(我)幼小脑海中留下鲜明印象。”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他如长者般语重心长,如朋友般诚恳亲切,为青年们的人生提出了有益的指导。
虽说是写给青年,但这些信函的话题纵横人生百态与大千世相,小朋友能看到趣味,大朋友能生出省思,不同人能读出自己的味道来,“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经久不衰。
太宰治《人间失格》
作者用阴暗的笔调表达了无赖派的绝望和忧郁以及对传统乃至自我的否定,甚至选择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罪恶。
这部小说一直被认定为他的自传性作品,“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影响了万千文艺青年。
或许,遗憾和失望会带来痛苦。但那些痛苦,不过是阵痛罢了。如果你不怕它,或许这些“阵痛”,也会变成新的“生机”。
老舍《四世同堂》
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背景,通过祁瑞宣、钱默吟、李四爷等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生动真切地反映了北平市民在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心态,以及他们在这段屈辱的历史里所经历的人性挣扎,再现了那个时代众多普通人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
老舍先生用小人物们的故事记录下整个民族的脉动,用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浓缩了整个北平“亡城史”,也深刻地展现了战争时代广阔中国的面貌,堪称中国抗战文学史上“力透纸背的书写”。
老舍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去讲述故事,因此它并不局限于当时的环境,作品由此上升到一个值得称赞的高度。
王尔德《夜莺与玫瑰》
故事讲述了夜莺被青年学生对教授女儿的爱意感动,舍弃生命流尽心血为他寻得一朵娇艳欲滴的红玫瑰的故事。然而,比起玫瑰,教授女儿更青睐的是珠宝首饰。教授女儿辜负了青年学生,青年学生转身抛弃了夜莺用生命换来的玫瑰,选择在书本中追求哲学。
世界很大
文学更大
因为文学让世界变小
让我们长大